16
11 月
这几天,朋友圈被一篇名为“中国全球征税打响第二枪,香港将于2017年1月1日实施CRS!”给刷爆了,那么究竟什么是CRS呢?
为协助打击逃税,维护税制完整,全球各地政府现正推出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资料收集及汇报新规,名为共同汇报标准(简称“CRS”)。
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 CRS
作为二十国集团(G20)成员,中国一直表示支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有关信息自动交换议题下的各项倡议。2015年12月,中国签署了OECD《多边主管当局协议》(Multilateral Competent Authority Agreement, MCAA),推进了以 《 通用报告准则 》 ( 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 CRS)为框架的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的发展。OECD在美国《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read more
24
8 月
社安金是退休收入的关键来源,对未来的财务保障影响很大。但是以下原因可能造成你未获最高额的社安金:
1.不懂福利如何计算:社安署用来计算社安金的公式,是根据你工作收入最高之35年的收入,而且收入愈高福利愈多。所以工作未满35年或收入低,社安金就会缩水。
2.未申报收入:若你为了逃稅而未申报或低报收入,虽然起先似乎你占到便宜,但是退休后的社安金会减少。
3.未与配偶协调:与配偶协调如何申请社安金,能提高所获金额,若未协调,可能拿不到所有可获得的福利。例如,若你和配偶的工作收入差很多,收入较低者应先申请社安金,收入较高者领配偶福利,直到收入较高者满70岁,再领较高额的福利。
4.太早离婚:若你结婚至少十年后才离婚但未再婚,你可根据前配偶的工作纪录申请配偶福利。结婚不满十年就离婚,将失去这项福利。虽然不能让社安金来主导何时离婚,但你应考虑时机。
5.离婚后再婚:若你根据前配偶的工作纪录领取社安金,要注意若再婚就会失去该福利。不过再婚后,你可根据现任配偶的工作纪录申请福利。
6.工作收入太高:若你达完全退休年龄前就申请社安金,但同时还工作,那么在2017年,收入超过1万6920元后,每2元就抵扣1元社安金。达到完全退休年龄,收入限制上调为4万4880元,超过后每3元抵扣1元社安金。不过被扣的社安金,以后会再算回来。
7.拖欠学生贷款:多达15%的社安金可被扣用来还债,许多民众就碰上这个情况,例如为子女或孙儿共同簽署学生贷款,贷款不还导致社安金被扣。
read more
03
7 月
洛杉矶首次购房者有福了,随着房价不断升高,也许你有机会能从洛杉矶市政府那获得购房补助!洛杉矶市政府在6/28/2017 通过提供中阶级收入户的买房贷款补助的法案,并也将此福利扩大至低收入族群首次买房者。
这两项法案皆是在2005年建立的,但提供给中阶及收入户的补助计划很快就因资金问题而中止。而现在,在洛杉矶市政府的Housing and Community Investment Department将拨300万的资金重新启动这项首次购房补助计划。
这两项补助计划皆提供可观金额的贷款让购房者可用于头期款。由市政府提供的首次购房贷款补助将不收取利息且无须每月还款,首次买房者仅需在卖掉房子或付清房贷时按房屋市值还款。
首次购房者的年收入要求需落在洛杉矶中位数收入的81%~150%之间(个人为$48,651~$91,200),年收入低于120%($72,900)者可获得至高$75,000的补助,年收入在121%~150%之间者则至高可获得$50,000的补助。
中阶层收入户首次购房的年收入限制
低收入户首次购房的年收入限制
至于针对低收入首次购房者的补助计划,则与过去持续执行的内容一样,但差别是现在低收入户首次购房者将至高可得$90,000的补助,比现在的$60,000高出许多,但针对低收入首次购房者的补助,房屋市值必须高于$475,000始可申请,但针对中阶层收入首次购房者则无房屋市值的限制。
read more
14
5 月
SA 何时出来的
HSAs were established as part of the Medicare Prescription Drug, Improvement, and Modernization Act which was signed into law by... read more
18
2 月
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加安全、稳健地使用离岸资源以构建自己的投资与财富帝国?本文分析8个离岸金融实战的提醒,希望会对读者有所帮助。
毋庸置疑,2017年离岸金融领域的新常态使世界更加透明,监管更加严厉,在以《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和“税务信息交换协议”(TIEA)为代表的跨国法案和协议框架中,金融机构无不草木皆兵,离岸的空间似乎越来越狭窄,这让很多悲观人士在扼腕叹息银行保密功能已死之后,进而预言整个离岸行业步入黄昏。然而笔者认为,这种压力正使离岸金融行业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清除不合规客户,在纯粹的税务竞争基础之上的单一模式,转而向金融与投资创新的综合模式发展。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和欧美的萎缩将为离岸提供一个多边博弈的外部环境,在未来5年内,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成熟和丰富的离岸金融世界。
如何适应目前的新形势,如何更加安全地、稳健地使用离岸资源以构建自己的投资与财富帝国?在此,笔者想给读者8个离岸金融实战的提醒,希望会对读者有所帮助。
提醒一:离岸账户的忽视
在很多人的眼中,离岸账户就是一个提款机,自己存进去的钱,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很多时候还为朋友和生意伙伴代收代付,但从来没有详细的记录。如果你是这样在使用离岸账户,那么要小心了,因为在目前的形势下,虽然公司没有义务向注册处或当地的金管局提交审计报告,但是开户银行迫于越发严格的合规审查,可能不定期地要求你提供商业实质、会计记录甚至审计报告,如果无法提供有说服力的资料,银行有可能会关闭你的账户,把余额放在一张支票上,让你走人。这对正在运行的生意来说,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另外账户上存有少量余额的用户应该注意,要保持一定的余额,而且余额的一部分最好有当地币种的现金存款,以方便银行扣除手续费,还要定期登陆网银,查看是否有特殊的通知,对于长期不活跃的账户,银行可能出于成本和风险考虑,给予关闭。
一定不要跟伊朗、朝鲜等高危国家交易,即使银行为你收付钱款,但其合规部门还是有可能把你列入高危账户,在不确定的时候将你驱逐。
提醒二:单一董事的风险
对于一个离岸公司来说,董事掌握着公司的生杀大权,最直接的就是对银行账户的控制。很多时候,一个公司为了手续简便,本来有多个董事的公司,就直接让一名董事来代表,这个董事也就成了银行账户的唯一的授权签字人。某些情况下出于隐私考虑,唯一董事也不是股东成员之一,而是一名员工或股东的亲戚。
笔者亲历的案例是一家高科技企业,每天都有很多现金进入离岸账户,董事也是他们认为可信的人,结果此人见钱眼开,直接把离岸账户的钱款洗劫一空,一走了之。虽然股东可以诉诸法律,但成本高昂、周期漫长,又跨了三个以上的司法属地,实践起来非常困难。
所以,企业最好能够找到控制外部董事的能力,设置这样的开关,最基本的替代方案就是委任一个以上的董事或股东中的某一个人也成为银行账户的授权签字人,从而有效避免渎职的董事轻易对公司造成侵害。
更有效的方法是聘用专业的董事,比如离岸属地律师或专业受托人,这些专业人士比起公司所有者以外的非专业人士来说,安全可靠得多,一旦出现问题,只要向有关部门投诉或相关法院提起诉讼,客户可以很快获得专业补偿,因为这些专业人士要承担无限责任,而且他们的机构一般都买了可观的商业保险来弥补其所造成的伤害。
提醒三:代持的僵局
每年都会有不止一个客户会面临这样的难题,已注册的公司让人代持的股份或使用了代理的董事。而当年从来没有想过原来用离岸公司投资一个项目,要出具在职证明,此时需要原来的董事签署一个决议或声明,但这个董事早已不知去向,或者当年任命为董事的时候甚至也不太清楚自己的权责,于是这个靴子里面的小石子一下子难倒了登山的巨人。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非专业的代持,可能导致很多公司治理方面的混乱。代持人作为个人,自身的债务问题、健康问题(包括精神方面)以及无人监管的问题也会制造出各式各样的僵局。
成熟的做法是,如果客户不方便自己成为股东或董事,应该联系专业的信托公司或律师来代持股份或担任董事。表面看起来专业人士是外人,朋友或伙伴是自己人,但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人士办,亲近的人不等于能够胜任,而且非专业的代持往往没有专业的受托或信托协议,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法律往往失效。
提醒四:除名后的隐患
对于某些投资者每年注册几家离岸公司可能都是家常便饭,如果项目没有成立,公司可能就不予管理,也不注销。不注销的公司也不续费,就会被公司注册处在一定时间后除名。我们可能觉得,除名是一种省钱的注销方式,其实不然,正常的主动注销会委任一名清算人,然后对自己的资产或债务进行公示,过了公示期,没有人有异议,清算结束,注销进而完成。在正常的注销后,公司曾经正常经营造成的债务也成为了过去式,不再被追究。但如果是除名,在有债权人或其他起诉人要求的情况下,被除名的公司会被复牌,原来的董事和股东仍然要承担原有的责任。所以花很少的钱,对不用的公司进行注销,而不是任由除名是很重要的。
另外,对一个暂时不用的壳公司坚持续费,过了几年后可能发现,这个有历史的壳公司对投资某些项目来说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一些情况下投资准入的条件之一是公司成立的年限。
提醒五:IT 的疏忽
离岸公司用于国际贸易中的转口收付款是非常常见的。离岸账户中往往有很多流动资金现金甚至净利润。这些钱往往也是国际诈骗集团所垂涎的,而诈骗一旦成功,因为公司、账户、操作人、诈骗犯、客户可能分属于不同属地,造成了举证和起诉的门槛非常之高,难度非常之大。
比如一个诈骗集团成功通过木马劫持了某个中国贸易商的电脑,然后进入电邮系统,获知将有一笔可观的货款,于是诈骗分子通过控制贸易商的电脑,告知客户错误的账户信息,同时通过操纵贸易商的邮件系统,过滤了通讯信息,这样造成客户将款项付到了诈骗分子的账户。
此类IT 疏忽,会给很多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所以增加IT 常识、升级硬件设施、寻找专业的咨询机构办理公司的注册和银行开户事宜是非常必要的。
提醒六:公民与居民之辩
越来越多的中国高净值人群开始移民或长期居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但由于没有申请绿卡或公民身份,很多人认为自己对当地税局没有任何义务,但这个想法是幼稚和危险的,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说尤其如此。比如,一般来说在美国,如果停留的时间超过183天,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美国税务居民,也就是说全球的财产和收入都有向美国国内税务局(IRS)申报的义务,如果没有做到,IRS 可以对你提起诉讼。所以高净值人群在全球拥有资产,且居住地多于一个情况下,他的税务义务可能是复杂和交叉的。不仅仅考虑公民身份,更重要的是如何定义税务居民身份。
有一些税务居民的身份是可选的,比如在新西兰,如果不想承担税务义务,只要声明放弃这个国家的所有福利就可以了,但仍然可以享受永居或成为公民。
鉴于上述问题的复杂性,建议高净值人群在移民前,做好家族信托规划,将主体财富置于家族信托之中,从而避免复杂的税务身份以及各个不同属地继承法的干扰。
提醒七:老年人的问题
很多时候,一些低调的商人可能会让自己年迈的父母持有公司股份或家族房产,尤其涉及离岸公司和海外房产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加多见。既然是父母,信任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但年迈父母的健康问题可能会对家族财富带来极大的风险。比如父母的突然过世和丧失行为能力,会让家族财富帝国陷入全面被动。最近的一个案例就是,客户的父亲突然去世,造成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房产进入继承程序,涉及跨国遗嘱公开的问题,而碰巧90多岁高龄的祖父,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突发脑梗,行动完全不便,语言能力基本丧失,去公证处公证非常困难。客户最终花费了高昂律师费,用了三年时间,才将资产有效分割,同时,由于海外资产没有让专业人士托管,欠税众多,继承的过程又补了很多税和罚金。
信任自己的家人无可厚非,但家人不是专业人士,年迈的家族成员健康问题是一个直接威胁,一旦进入继承程序,耗费财力与时间不说,其他恶意的家族成员可能会阻挠原有财富所有者的意图。
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让专业的信托公司成为受托人,并在家族议会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资产管理,因为信托公司不会生病或失去行为能力、较不可能漏缴税金,即使一个信托公司倒闭或违规,也有相应的保险,而法院会指定新的受托人。
提醒八:注册资本的责任
由于离岸公司的注册资本(授权股本)不需要实际到位,很多人就直接做成了1 个亿或者若干千万,而且是带面值的,但股东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注册资本是一个公司责任的上限,当这个公司资不抵债,那些在认购股份的股东,白纸黑字承诺要缴纳上千万美金的,此时就要真金白银(17.97, -0.10, -0.55%)出资(假定注册的时候没有出资)。
离岸注册的公司通常没有强制的账务和审计,给股东的印象就是,自己的注册资本可以无限放大,而且认购的承诺也可以不兑现,但在公司清算的时候,债权人会指定一个管理人,管理人会首先查看股东的的注册资本是否到位,如果没有到位,股东的个人资产将被质押用来偿还公司资产。
其实很多离岸属地已经通过调整立法弱化这方面的问题,推出了没有面值的股票,但这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关键是股东不应该在认购的时候承诺太多股本,因为这个承诺可能会把股东本人推向债务的深渊而浑然不觉。
从立法效率来说,离岸金融中心的效率最高,并且提供了在岸属地无法比拟的灵活度和兼容性,在功能方面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进行离岸金融投资的时候,可以任意妄为。恰恰相反,由于这种宽松,更需要投资者自身加强自律,寻找专业的伙伴,所谓“履平地若危,涉风波无患”就是这个道理。
read more
13
4 月
美国富豪们的花式避税大全
功能介绍 我们致力于分享美国金融理财资讯,并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你知道吗?美国保险的保费只有中国保费的四分之一,比香港的保费都要便宜30%~70%。 如需咨询,请直接在微信上发消息给这个公众号。请注明您的微信号以便我们和您进一步跟进。
避税 vs. 逃税
避税 (Tax Avoidance)是指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去合法地减少应缴税额。而逃税 (Tax Evasion)是指没有缴足应缴税额,在报税时故意隐瞒部分收入造成欺诈报税。从定义中可以看出,避税合法而逃税违法。逃税属于税收欺诈(Tax Fraud)的一种,一旦被IRS发现不仅会面临着最高25万美金的罚款,还有可能面临5年牢狱之灾哟!
既然逃税违法,那为啥美帝又会有避税这个概念存在且合法呢?这是因为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是复杂无比的综合分类制,这个制度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量体裁衣:按个体情况的不同分类征收、同时分类扣减。一般通过税收豁免(Tax Exemption),税收扣减(Tax Deductions)和税收抵免(Tax Credits)三条途径,身处美帝的大家可以光明正大地根据自身情况来抵免相应税款,最终减少应缴税额。
看上面一小段里就出现了那么多可怕的名词大家就知道,避税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活儿!如此专业的活儿当然应该交给靠谱的专业人士来处理,但避不开给IRS报税的你也不妨先随我们看看,美国富豪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避税的。
美国富豪是如何避税的?
1
设立信托基金(Trust Fund)来避开联邦遗产税(Federal Estate Tax)
不管是商学院的高富帅、还是艺术人文学院的白富美,各位在大学里可能都碰到过传说中的Trust Fund Baby。
最近风头很劲的当选总统川普他女儿伊万卡,身材火辣的金-卡戴珊还有帕里斯-希尔顿大小姐都是传说中的Trust... read more
23
2 月
2017年9月开始,中国个人及其控制的公司在100个国家和地区开设的银行账户信息( 截至2016年底的信息) 将会主动呈报于中国税务机关,其中包含众多投资者熟悉的离岸地以及欧洲国家和地区:百慕大、BVI、开曼群岛、塞舌尔、卢森堡、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香港、澳门等。
CRS履行在即,海外持有资产的中国人如何应对?
1、见招拆招?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TIEA、ATIEA 和FATCA, 还是最近开始实施的CRS,如果没有当今世界的信息数字化,所有这些反避税协定都很难真正贯彻实施。
从最早的TIEA开始,全球最大的几个国家或集团在政治、经济和金融领域影响已经在反避税方面达成共识,因为这是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好事,既然意愿明确,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了,而数字化的运用则铲平了所有的技术障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个政府的税务机构无论是像美国的IRS一样私有化运营,还是像中国的税务局是由国家财政支持运营,都有成本问题,必然要考虑多收1万美金的税,要多付出多少成本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但数字化网络化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然后有目标地将部分“大户”筛选出来,必然获得税收上的效率最大化。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是无法避免的,即使某个金融机构有办法用高成本避免数字化,但大环境也不会允许。举个例子,CRS本身全部是电子化的信息采集,而你没有这样的系统,怎么能够成为合规的金融机构呢?
曾经在卢森堡见到一个同行的办公楼,壁垒森严,但想想挺可笑,因为要偷窃公司数据的人,不需要越过这些安保措施,那些以英雄自居的小偷让欧洲的银行和巴拿马的律所承诺的隐私都昭然天下,那最隐私反倒有必要被曝光。总之,当今世界的趋势就是隐私已经具有极大的相对性,无论是正当的隐私还是藏匿的隐私都聊胜于无。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不签署这些协定,比如朝鲜,还有毛里求斯签了又退,离岸账户不能与美国直接来往。无论怎样,反避税的协约国已经炉火纯青,CRS的签约主体是各个国家的税务局,协议产生的标准将成为各国税法的一部分,一个世界性的政府,首先是在收税上统一起来,这个潮流无法阻挡。
2、隐身还是裸奔?
FATCA实施的结果并没有产生更多有效的隐私结构,因为这些隐私结构在FATCA下是无效的。在不久的将来,CRS的实施意味着更多的隐私结构的消亡,因为金融机构要为自己生计着想,不会为一个客户而接受天价罚款。
但合规都有成本,至少FATCA让很多机构直接放弃了和美国有关的客户。CRS是全球版的FATCA,谁也不能放弃地球上的客户,所以CRS将带来进一步的合规标准的提高。
既然隐私结构没有变得更多,那需要隐私的客户是怎么做的呢?其实大部分人并没有走向合规,而是走向简单粗暴、短时间内十分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干脆掩耳盗铃,就是不报。比如有成千上万的移民美国和加拿大的中国富裕人群(不限制于高净值,也包含数量庞大中产)在老家可能有价值2-3千万元的房产,相当于3-5百万美金的资产,他们都用自己的中国身份证持有着,虽然他们拿到北美公民的那一刻,中国的身份已经失效啦;第二就是亲戚代持,无论是公司股权还是房产。
但这样的做法即使规避了透明的问题,却为继承带来极大的隐患:比如,房产是自己的名字,想传给自己在北美的儿女,但从前没有申报,现在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又比如,股权在别人的名下,现在要让儿女接班,如何顺利交接而不带来税务隐患呢;再比如,大量资产在别人名下,如果代持人身故或发生精神残疾,那后果不堪设想。
财富管理正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在世界的透明度未明确前,大家都很难决定继续隐私还是选择裸奔。
3、合规保障是服务重点
正如前面屡次提及的,透明必然带来合规的压力。HSBC因涉及洗钱账户后大大增加了全球的合规人员的数量,据说翻了一番。在新的透明体系下,原来可以马虎的地方,也就是可以被当做隐私可以遮掩的地方,现在都将被曝光,被接受税务局、婚内诉讼、债权人等多重的挑战。
虽然说CRS的规则并不会直接造成数据的公开,但信息化已经让税务、银行、司法、公安各个部门全部可以花很少的力气拿到很多的信息,在一个全透明或者至少半透明的时代,如何保证客户的资产结构的抗风险能力是问题的关键之一。
4、如何应对?
CRS履行在即,中国何以应对?CRS实施以来,虽然中国已经签署,但国内的客户反应参差不齐,观望着居多,做出响应的举措的还是少数,哪怕是中国的律师对这方面的信息知之甚少,也无异于了解,至于会计师团队,一般也只局限于四大之类的大律所。
笔者建议对于已经有资产结构的客户需要重新按照CRS和FATCA的标准进行重新检查,根据专业报告重新决策,对于正需要设立新的结构的客户,建议找到专业的团队,进行精确的风险分析,然后再做出决策。
香港保单重磅消息:
中国在G20会议上签署的多边税务协查协议:2017年开始今后凡大陆居民购买香港保单7800港币以上,其保单信息会自动作为个人税务资产上报中国税务机关。此信息会作为以下调查依据:1、资产来源合法性;2、资产出境合法性;3、缴税合法性。移民和买香港保单的一定要知道哦~
香港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CRS
与中国大陆一样,香港属于已经承诺实施”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CRS)国家或地区中的“第二批”,也就是说香港的金融机构将于2017年1月1日开始实施CRS,2018年9月香港与其他相关CRS伙伴国进行金融账户涉税信息第一次自动交换。(第一批国家的CRS实施时间比第二批早一年)。
香港作为国人海外资产转移最受欢迎的目的地,CRS一旦实施,相信有不少高净值人士的资产将被披露!
>>>
背景
国家税务总局10月14日发布,就《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截止到10月28日。备受瞩目的境外账户披露以及金融账户信息交换的具体办法浮出水面。
消息报道,国家税务总局2017年1月1日开查境外账户,600万划线高低值,稽核补罚《办法》出台。
“中国版CRS”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意味着我国朝着这个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因为,正如业内观察人士所言:“打蛇要打七寸”,金融机构所掌握的账户信息,是国际税务情报交换中的“七寸”。待“中国版CRS”正式落地,拥有各种海外账户的跨境富人的金融资产也将迎来“裸奔”时代.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CRS有关的具体问题:
>>>>
CRS是什么?
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即“共同申报准则”。2014年,经合组织(OECD)发布了《金融账户信息自动交换标准》,旨在打击跨境逃税,标准中即包含“共同申报准则”(CRS)。
>>>>
CRS和之前的信息交换规定有什么区别?
目前,世界上有大约3000多个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其中绝大多数都包含情报交换条款。但是,这些情报交换是根据申请进行,并非自动完成,申请时需要提供涉税的证明材料,所以实践中作用非常有限。而CRS将是自动的、无需提供理由的信息交换。
>>>>
CRS的运行机制什么样?
举例来说,中国和新加坡采纳“共同申报准则”(CRS)之后,某中国税收居民在新加坡金融机构拥有账户,则该居民的个人信息以及账户收入所得会被新加坡金融机构收集并上报新加坡相关政府部门,并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信息交换,这种交换每年进行一次。理论上讲,中国税务部门将掌握中国税收居民海外资产的收入状况。
哪些类型的资产信息将被交换?
✓ 存款账户
✓ 托管账户
✓ 现金值保险合约
✓ 年金合约
✓ 持有金融机构的股权/债权权益
>>>>
境外账户信息如何交换?
根据“标准”开展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首先由一国(地区)金融机构通过尽职调查程序识别另一国(地区)税收居民个人和企业在该机构开立的账户,按年向金融机构所在国(地区)主管部门报送上述账户的名称、纳税人识别号、地址、账号、余额、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资产的收入等信息,再由该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与账户持有人的居民国税务主管当局开展信息交换,最终实现各国(地区)对跨境税源的有效监管。
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注意以下时间表)
▶2017年1月1日:
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开始按照标准履行尽职调查程序。
▶2017年12月31日前:
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高净值账户(截至2016年12月31日金融账户加总余额超过600万元)的尽职调查。
▶2018年12月31日前:
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完成对存量个人低净值账户和全部存量机构账户的尽职调查。
▶2018年9月:
中国进行首次对外交换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
目前,海外金融账户信息披露会对国人产生何种影响,如何进行海外资产的合理配置,什么是符合相关协定享受境外税收抵免的正确解读,如何将境外账户进行合法申报处置,这些正是很多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合理规划身份,配置财富,已经成为高净值人群必须正视的问题,刻不容缓!
>>>>
附录:
2017年进行首次信息交换的管辖区(早期实施地区):
安圭拉,阿根廷,巴巴多斯,比利时,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保加利亚,开曼群岛,哥伦比亚,克罗地亚,库拉索岛,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多米尼加,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直布罗陀,希腊,格陵兰,格恩西岛,匈牙利,冰岛,印度,爱尔兰,马恩岛,意大利,泽西,韩国,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墨西哥,蒙塞拉特岛,荷兰,纽埃,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圣马力诺,塞舌尔,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南非,西班牙,瑞典,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国
2018年进行首次信息交换的管辖区(较晚实施地区):
阿尔巴尼亚,安道尔,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澳大利亚,奥地利,巴哈马群岛,伯利兹,巴西,汶莱,加拿大,智利,中国大陆,库克群岛,哥斯达黎加,加纳,格林纳达,香港,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科威特,澳门,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毛里求斯,摩纳哥,瑙鲁,新西兰,卡塔尔,俄罗斯,圣基茨和尼维斯,萨摩亚,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圣马丁岛,瑞士,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拉圭,瓦努阿图
read more
11
8 月
一名男子的父母要把房子送给他,一下子完全送掉价值约15万元的房子,父母需付赠予税。该男子询问是否有避免赠予税的方法。
该男子需有两份文件。
一是产权转让契据(quit-claim deed),请父母签名,把房子产权转让给他。
二是赠予信,请父母说明他们把房子转让给儿子,该信不需交给任何单位,而是自行保管,将来若有人因转让房子而提出法律挑战时,该信可派上用场。
如此转让确实会涉及赠予税,但有个简单方法可避免。所得税是拿到钱的人付税,但赠予税是则是送东西的人付税。不过有个重大例外,那就是你每年可送1万4000元给别人而不需付税。
按照目前的情况,父母总共可给2万8000元。如果房子值15万元,其中2万8000就免税,剩下的12万2000元则需课征赠予税。但是你可用另一豁免规定,让课税额降至零。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人有500万元的遗产和赠予免税额,也就是说如果某人去世,遗产为500万元以内,可全免遗产税。但是很少人知道不是只有去世时才能使用这项免税额,你健在时也能用。
因此,对于房子剩下的12万2000元,父母可选择每人用掉6万1000元的免税额,使可课税的金额变成零。使用终身免税额须申报赠予税,但不用付税。
read more
05
1 月
人民币持续贬值,资金外流风险不断加大。大陆央行接连下发规定,先是于2016年12月30日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对跨境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交易,银行需要上报给央行;随后又于2016年12月31日夜间对银行下发文件,从2017年1月1日起,个人购汇申报需要细化到用途和时间,禁止在境外用于买房及证券投资。
尽管官方强调此次调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洗钱、恐怖融资及腐败、偷逃税等犯罪活动的监测和打击力度,然而,外界还是敏感地猜想,中国是否将要顺势加大力度管控资金外流了,一场外汇储备保卫战是否即将打响?
央行规定被称史上最严外汇管制
从1月1日开始,希望用人民币兑换外币的中国居民将面对一大堆文书负担。在人民币贬值、外汇储备下降速度超预期的大环境之下, 被称为“史上最严外汇管制”的央行新政分别从换汇目的、换汇人员关系,以及换汇和转款环节金额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和控制。
长期关注外汇市场动态的原创公众号“老肖话移民”的作者老肖在接受美国《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外汇保卫战,是一盘复杂环境之下的‘大棋’。”
尽管2017年中国居民每人5万美元购汇额度并未缩减,但流程变得更为复杂。不但对个人购汇用途进行了更详细的调查,还界定了被称为“蚂蚁搬家”式的换汇行为,并表示实施该行为的个人将被列入个人购汇黑名单,取消两年的10万美元换汇额度。
事实上,早在2015年9月中国外汇局就曾下发特急文件,加强“蚂蚁搬家”式购汇管理,要求对个人购汇分拆交易提高警惕,必要时拒绝购汇申请。不过,一直没有严格执行。
据老肖分析,这样严格的规定与中国外汇储备下降有着必然联系。从2015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下降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在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连续第三年贬值,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存在正相关联动的是,中国外汇储备也在持续缩水。
“中国的外汇政策,在2015年‘8·11汇改’以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大力强化‘资本管制’来控制外汇储备的下降,这次新政如果执行,对于移民和海外投资群体影响最大,因为‘蚂蚁搬家’是他们通常使用的方式,但在新政之后近乎不可能了。”
流程变复杂 需填明确购汇用途
被媒体和各方关注称为“史上最严外汇管制”的新政开始在中国实施,尽管这个说法从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外汇管理局对外汇金额、个人外汇业务“关注名单”进行严格要求时就被提出。
但中国对外汇的管制正在由宽至严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个人年度购汇额度重新开始计算之际,中国居民对人民币的信心将受到考验。
在每年央行新政推出一周前以及推出后,相关人士就会在公开场合表示,“个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不会缩减”。今年亦是如此,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发生了变化。“办理环节繁琐了数倍,难度也提高了很多。”长期关注外汇市场的公众号“老肖话移民”的作者老肖这样对记者说道。
首先,是对换汇目的进行严格审查和过滤,控制极少数情况才可以换汇。新规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无论柜台或是网上银行办理购汇,均需要填写《个人购汇申请书》(下简称为“申请书”),明确填写购汇用途,而以前对此并未做严格要求。
《申请书》对个人购汇用途进行了更详细的调查,允许的个人经常项目下的购汇用途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非投资类保险、咨询服务及其他共9大项。
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学费或生活费超过5万美元,还需要提供境外学校录取书、学校相应年度或学期的学费或生活费证明等文件。除留学外,其他类别等也需要提供完整的资料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移民、购置海外房产、保险等投资类用途并不包含在《个人购汇申请书》内。也就是说,这些用途,现在不能从银行直接换汇。
其次是对换汇人员的关系进行控制,增加“关注名单”,根据《申请书》,如果违法违规套汇,除了可能被列入“关注名单”,此后两年都取消了5万购汇额度外,还可能面临逃汇金额30%左右罚款,以及5万元以下罚款。
“‘逃汇’,这是个很不常用的词汇,或许很多电脑输入法都未收录,不过,以后可能会越来越普遍。一旦涉及可能会经济处罚,就已经比之前的心理震慑威力提升了百倍以上。”老肖说。
除此以外,还对换汇和转款环节的金额进行了严格把控。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对跨境资金交易,金融机构应当报送大额交易报告。
据老肖分析,这意味着,新政实施后,跨境汇款1万美元及等值外币都需要上报。为避免申报,很多人会想办法将换汇额度控制在小于1万美元,实际上大幅降低了外币取现的额度,提高了取现的门槛。
“这是其中特别巧妙而有效的一招,也就是降低换汇的单次幅度,提高办理频率和复杂度,让一件事情,实际上变得几乎做不成,另外,所谓申报,一般来说,就是央行给商业银行的一把尺子,松的时候没关系,严格的时候,足可以不让你过,这时候‘申报’等于‘审批’。”
蚂蚁搬家列关注名单 对移民、投资群体影响最大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越来越多追求资产增值的中国高净值人士开始将目光投向美国、加拿大等正在复苏的经济体。无论留学、置业还是个人投资,都面临着外汇限制的窘境。
与此同时,中国人去海外置业已演变成一种趋势。据调查显示,中国买家近些年已成为悉尼、纽约地区最大的海外置业大军,且在伦敦住宅市场中也愈发活跃。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商协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在购买美国房产的外国买家中,中国买家的比例一路攀升,已从2011年的9%和2013年的12%上升至2014年的16%。
因此在新规中,最受关注的是“关注名单”。“新规之后,对于‘蚂蚁搬家’,将是极为严重的影响,近乎于不可能了,这对于移民和海外投资群体影响最大。”老肖这样说道。
所谓的“蚂蚁搬家”分三种情况。5个以上不同个人,同日、隔日或连续多日分别购汇后,将外汇汇给境外同一个人或机构;个人在7日内从同一外汇储蓄帐户5次以上提取接近等值1万美元外币现钞;同一个人将其外汇储蓄帐户内存款划转至5个以上直系亲属等情况。
一位国有银行个人结售汇业务经理表示,根据行里规定,个人境外汇款每笔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万美元,而且每年最多汇三笔。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希望向境外汇款15万美元,需要每年购汇5万美元、连续购汇3年,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据老肖介绍,在移民和海外投资群体中,使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最为普遍。尽管地下钱庄、保单抵押等方式也有少量涉及,因为此类金额普遍不高、个人不频繁,所以加强控制后,对移民、留学影响还不是很大。“比如美国EB-5投资移民,按照目前的政策最低投资额标准,加上项目管理费和律师费,大部分人需要汇出到境外57万美元左右。所以,使用‘蚂蚁搬家’是最为常见的模式,费用也最低,就是工作量稍大。这个换汇过程,也是被美国移民局一直认可的。”
专家:非单纯的外汇保卫战,而是一盘大棋
此次调整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洗钱、恐怖融资及腐败、偷逃税等犯罪活动的监测和打击力度。然而,一些媒体还是敏感地猜想,中国是否将要顺势加大力度管控资金外流了,一场外汇储备保卫战是否即将打响?
“央行新政,背后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不得不下的‘大棋’。”老肖认为,这并不是一场单纯的外汇保卫战。
据老肖观察,中国的外汇政策,在2015年“8.11汇改”以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中间,央行一直在调整和尝试机制,进行“有控制”地对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汇率进行“适度”地贬值。
“主要还是想:稳定人民币汇率的预期、缓慢释放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并且遏制外汇储备急遽下降的势头,并且反复强调人民币并无贬值基础,不会大幅下滑;一切尽在掌握中。”
但内外种种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内在下行压力实在太大、市场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很强,这使得外汇下降的速度大大超出了央行的预期。
外汇储备下降过快,也会影响国家安全和稳定。没有标准的数据,不过一般认为,降到2万亿美元以下,会严重影响外汇调节能力和金融安全。截至2016年11月,中国外汇储备降至3.05万亿美元。虽然仍居全球第一,但相比2014年6月时的最高值,降幅已达近万亿美元。
为了控制外汇流出,大力强化“资本管制”来控制外汇储备的下降成为了央行的做法。从2015年开始,中国一边大力打击地下钱庄,一边对“国内企业的投机或避险需要”和“国内个人资产配置需要”,包括境外金融投资、购置房产、保险等,加强管理。
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香港保险。“部分人通过刷银联卡付人民币购买美元保单,然后做保单抵押或退保,等于变相把资本转移到境外。”老肖说。
2016年1月1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上马了新版“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全国的外汇进出信息都可以即时进行大数据统计,对于加强监管、预报问题也快捷很多。
另外,境内汇出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是去往香港。所以,香港的很多银行,政策也在收紧,从开立账户、接受资金的用途/金额/频率等等,在2016年都开始明显变严。
至于“蚂蚁搬家”,老肖认为,央行一直都知道这种做法的存在,因为相对企业部分,个人的资金外流还是小头,而且监管比较复杂、工作量大、需要基层银行大力配合;另外,社会影响比较大。
“这也是为什么2015年到2016年底,大家尽管感觉到个人换汇和汇款有所收紧,但并未彻底被堵死。‘蚂蚁搬家’尽管麻烦,但只要多一些人和境外账户,还可以用。”
外汇局澄清:个人购汇禁境外购房非新政,一直都不能做
元旦小长假,一则“个人购汇不得再用于境外购房及投资”的消息刷爆大陆网民朋友圈。对此,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澄清表示,个人购汇用于海外购房并非新政策,个人海外购房及投资属于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一直以来都不能做”。
外汇局指出,“当前中国资本账户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资本项下个人对外投资只能通过规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实现。除规定的渠道外,居民个人购汇只限用于经常项下的对外支付,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务及商务出国、探亲、境外就医、货物贸易、购买非投资类保险以及咨询服务等。”
事实上,个人购汇政策没有变化。此次改进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并未缩减个人购汇的用途或调整购汇额度,而是对前期政策的落实进行更为细化、精确的管理,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细化申报内容,明晰个人购付汇应遵循的规则和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强化银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三是对个人申报进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
read more
11
7 月
美国的收入税(Income Tax)纳税者是收款人(Income Recipient),通常需要在每年的4月15日前,申报上一年度的收入税表;若有欠税、漏税,则需补税。赠予税(GiftTax)却刚好相反,报税及缴税的责任在于赠予者(Donor),而非受赠者(Donee)。
全年赠予税免税额
税法上定义的美国人,每人每年对每个受赠者,都有全年赠予税免税额(Annual Exclusion);以2018年为例,全年赠予税免税额是$15,000。如在同一税务年度,赠予者给受赠者的赠予,超过该年度的免税额,便需向联邦国税局申报赠予税。
打个比方说明:一位父亲,在2018报税年度内,给予儿子$18,000;这位父亲便有责任向美国国税局申报超出免税额的$3,000(2018年总赠予额$18,000减去全年赠予税免税额$15,000)之赠予。当然,有申报责任,并不意味需要缴税。
统一赠予税及遗产免税额
赠予税的免税额,与遗产税的免税额相连,简称统一赠予税及遗产合免税额(Unified Gift Tax & Estate Tax Credit);此为终生(Lifetime)免税额,每一个美国纳税人终生的统一赠予税及遗产免税额为$560万(以2018年为例)。赠予税免税额和遗产税免税额相连的目的,是杜绝逃避缴遗产税而在生前将财产转移至受益人的现象。如撇除计算每年$15,000的全年赠予税免税额内则生前或死后转移资产,在税务上一般没有分别。
例如:某人有$580万,如没在生前将财产转移给儿子,那么其中的$20万因超过$560万联合免税额便需缴交遗产税;若其在生前先转移资产$20万给儿子,当其过世后,仍需为$20万缴交遗产税,因为资产虽然剩余$560万,但终生联合免税额度在扣除其生前转移的$20万后,只余$540万了。
在此例中,如果赠予者在2018年给儿子$18,000,虽需申报$3,000赠予,但如果这$3,000赠予并没有累积超过$560万的终生联合免税额,便不需为该$3,000缴交赠予税。
缴交赠予税
如在2018年有申报及缴交赠予税的责任,便需在2019年4月15日或以前,申报709税表及缴交赠予税。赠予概念范围广泛,不只包括现金送赠,亦包括房产转移、银行帐户增加第三者为共同帐户持有人等等。
虽然$560万的免税额看似很多,但往往易将很多资产遗忘计算在内,例如:房产、退休金、股份权益、信托内资产及人寿保险金等等,如一一计算在内,$560万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多。
现在,来聊一下特殊的情况
1.房地产产权赠与 — 属于你的产业,你只要加上他人名字到屋契上,便已经做了赠与。举个例,本来产权是夫妇拥有的,现在加了儿子的名字到屋契上,叁个人以JOINT TENANT方式拥有,每一个占1/3产权,这对夫妇便是将产权的1/3赠送给儿子。
2.银行或股票经纪帐户赠与 — 其税例与上述房地产赠与稍有不同,您将他人名字加上帐户时并未完成赠与,因为您随时可以将帐户的存款或股票取出。可是,当共同帐户拥有人从帐户中作提取,便产生赠与。举个例,父母有一共同帐户,后来加上女儿名字,成为共同帐户持有人,父母并未作赠与;后来女儿从帐户中提取五千元,在提取时便完成赠与。
3.每一个人在一年内可以赠与任何人$15,000而完全没有赠与税(GIFT TAX)问题,也不需要申报国税局。此项赠与豁免金额没有受赠人数限制,也没有限制受赠人必须与您有亲戚关系。夫妇两个人每年可以赠与任何人$30,000。
4.礼物税(GIFT TAX)是赠与人的责任,受赠人不论接受多高金额的赠与,都不需要付任何税,通常连申报也不用。
5.直接为其他人支付医药费用或大学费用,虽然也是属于赠与,却不需要计算在$15,000之内,亦即没有金额限制。
6.有一个常见的误会,就是赠与的金额可以扣税,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私人赠与和慈善捐献是不同的,前者绝对不能作扣税用。假如赠与可以扣税的话,纳税人便可以彼此互相作赠与,大家一起扣税,这是行不通的。
7.假如赠予人是外国人,而赠予的物品在外国(例如:由国外汇入款项),则赠予人不受美国税法管制,亦即不论赠予价值多高,都没有申报的需要,也没有礼物税的问题。外国人将在美国内的产业作赠与,则要看产业是「实业」(Tangible Assets)抑或是「非实业」(Intangible Assets)。银行存款或股票都属于「非实业」,故没有礼物税的问题;可是假如外国人将自己在美国的房地产物业作赠送,便要按美国税例办理,外国人只有每年每个受赠人$15,000的免税金额,超出的赠予金额都有礼物税。
8.外国人如果在美国有产业,逝世后的遗产税如何计算?除了在美国的银行存款不计算外,其他在美国股票经纪行户口中的股票、债券、甚至房地产,都算遗产。外国人在美国的遗产,只有六万元免税额,所以可能会有相当重的遗产税。外国人把这些将来被算为遗产的资产,作生前赠予又如何呢?外国人亦有每人每年15,000免赠与税的条例,可是他们仅有六万元遗产免税额,且不能在生前预先赠予,所以外国人将在美国的资产作赠予是有困难的。
9.受赠人接受赠与,不论金额高低,也不论是从美国人或外国人手中得到赠与,都完全无需缴纳任何税款,通常连向政府申报也不需要,除非是在一年内由外国人手中得到价值超过十万元赠与或遗产,便要用3520号税表通知国税局。这只是一个通知政府的申报,并非要缴纳任何税金。
10.夫妇之间彼此作赠与是没有任何金额限制,也没有赠与税的问题;可是,有一个例外的情况,就是假如受赠配偶本身不是美国公民,则每年免税赠与金额有限制,为$152,000。
read more